学术讲座—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05-13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主办单位人文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福建理工大学外宣与翻译研究所
讲座人戴光荣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涂家金
讲座类型社会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5-05-23 10:00
地点南区博雅3#304专业语音室




戴光荣,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云山杰出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数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一般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数项。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上海翻译》、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Translation Journal、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等SSCI、A&HCI、CSSCI及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著《译文源语透过效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应用翻译研究》及“Hybridity in Translated Chinese: A corpus analytical framework”等多部,主编《翻译技术实践教程》《实用国际商务翻译教程》等教材及工具书多部,完成《语言学统计方法:R语言应用教程》等译著多种。获多项省部级奖项,包括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省青年五四奖章、优秀科研工作者等,拥有发明专利一项,创建高质量双语平行语料库多种(涵盖文学、法律、商务、新闻、管理、工程技术等垂直领域)。创建中国科学网实名制公益博客“语料库翻译研究与认知”【http://blog.sciencenet.cn/u/carldy】。 社会兼职: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及结项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及结项成果鉴定专家;多家SSCI、A&HCI、CSSCI期刊审稿专家。
讲座
主要内容
本讲座以大语言模型(LLMs)为技术核心,深度解析其对高等教育语言教学的颠覆性变革与实践路径。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五大维度(伦理意识、基础应用、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终身学习),系统阐述大模型在语言教学全流程中的赋能机制: 1)智能教学资源开发: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课程资源的自动化生成与多模态知识图谱构建,将文本、音频、视频素材转化为结构化教学材料,突破传统备课中资源整合效率低、跨模态关联性弱的瓶颈; 2)自适应学习支持:依托学习者行为数据分析构建动态画像,实现学情精准诊断与分层教学策略推荐,如针对不同语言水平的个性化习题生成、实时语音纠偏与跨文化交际场景模拟; 3)学术研究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文献综述、多语言学术写作的智能润色与逻辑校验,推动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研究范式转型。 讲座进一步探讨大模型应用的优势与挑战:优势体现为知识处理效率提升、教育公平性增强、教学决策数据化;挑战则聚焦技术伦理(生成内容的学术诚信风险)、算法透明性(评估机制的黑箱效应)、主体性平衡(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师的转型焦虑)及数据安全(多语种语料库的隐私保护)。 结合教师AI能力发展模型,提出“技术素养培育-教学场景深耕-创新生态构建”的三阶路径,为高校教师应对智能教育时代的能力升级提供战略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