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固废-土壤-生态多元协同治理技术体系研究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04-02
访问次数:
29
讲座题目 | 固废-土壤-生态多元协同治理技术体系研究 |
---|
主办单位 |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
联合主办单位 |
|
---|
讲座人 | 黄建洪 | 讲座人 职称 | 正高 | 主持人 | 刘心中 |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时间 | 2025-04-03 16:00 |
---|
地点 | 博学7#-203 |
---|
讲 座 人 简 介 | 黄建洪,男,汉族,福建福安人,2016.1至今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教学科研;2017.9-2018.9: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挂职副总经理,土壤修复技术指导与项目管理;2004.7-2016.1: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工程设计、技术咨询与科研项目实施;2008.1-2016.1: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高原湖泊野外观测研究站管理;2006.9-2007.11: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借调,环保科研项目管理。担任高海拔(西藏)采选场地环境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人社部专家服务基层重点联系专家库专家;云南省基专家层科研工作站服务专家;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矿业开发与研究理事会理事;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产业创新人才;从事固废资源化与生态修复、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主持和作为骨干参与实施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环保公益项目等各类研究项目30多项;主持环保工程设计与技术咨询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40多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30多项,转移转让专利5项,出版著作3部;获中国发明人物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各类奖励20余项。荣获“云南省优秀班主任”“红云园丁奖模范教师”“昆明理工大学最亲最美班主任”等荣誉。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监理工程师等。 |
---|
讲座 主要内容 |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资源消费国,大宗工业固废年产生量已突破50亿吨,涵盖尾矿、粉煤灰、钢渣等12类主要固废。这些工业副产物长期以来依赖堆存或填埋处置,不仅占用宝贵土地资源,更易引发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渗透等环境风险。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不足百分之五十,远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八十的平均水平,资源型产业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在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战略背景下,低风险大宗工业固废的生态化利用技术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黄建洪教授课题组基于地球化学循环理论,历经二十余年系统研究,创新构建“固废-土壤-生态多元协同治理技术体系,基于物质循环过程中固废改性、土壤重构、生态演替的互馈机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该体系通过固废定向改性、土壤功能重构与生态系统演替的互馈机制,创新开发生物矿化改性技术,将固废活性组分利用率提升至 百分之九十二以上。报告将介绍课题组的部分核心研究技术与工程应用案例,探讨该技术体系在大宗固废资源化、生态化利用、土壤修复与功能重构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及技术需求,为破解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的共性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