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聚合物后加工法获得超高性能化材料研究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03-19
访问次数:
118
讲座题目 | 聚合物后加工法获得超高性能化材料研究 |
---|
主办单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联合主办单位 |
|
---|
讲座人 | 王志刚 | 讲座人 职称 | 正高 | 主持人 | 崔志香 |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时间 | 2025-03-20 10:00 |
---|
地点 | 材料学院443 |
---|
讲 座 人 简 介 | 王志刚,精准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长期从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聚合物及其共混物、填充体系的分相、结晶和流变学研究),工程塑料的增强和增韧机理研究,高聚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和高聚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以及仿生聚合物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和功能化研究。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82篇(不含会议论文),其中SCI论文172篇;论文总引用8183次。申请发明专利20项,其中国际专利一项,获得授权14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课题1项和面上项目5项,中石油企业产业开发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1项,横向课题6项,现主持基金委在研面上项目1项,横向课题3项。已培养取得博士学位研究生26人,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13人。在专业期刊Macromolecules上发表论文22篇,在专业期刊Polymer上发表论文41篇。 |
---|
讲座 主要内容 | 聚合物后加工法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改性技术,通过特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处理,使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满足更高要求的应用场景。该方法涵盖了热处理、拉伸取向、表面改性、交联、填充改性以及层压复合等多种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电学特性和耐化学腐蚀性。例如,通过拉伸取向,可以增强聚合物分子链的排列度,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韧性;热处理能够优化聚合物的结晶度,从而提升其耐热性和机械强度。此外,利用纳米填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MXene等)对聚合物进行填充改性,可赋予材料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聚合物后加工法的研究逐步向多功能、高性能方向迈进。例如,通过多层复合加工,可以制备兼具柔性、耐磨损和高屏蔽效能的功能性薄膜,为柔性电子、智能穿戴设备提供新材料解决方案。未来,该方法将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超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