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数字时代大学向何处去?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03-04
访问次数:
162
讲座题目 | 数字时代大学向何处去? |
---|
主办单位 | 学生工作部 |
---|
联合主办单位 | 互联网经贸学院 |
---|
讲座人 | 傅国华 | 讲座人 职称 | 正高 | 主持人 | 徐子青 |
---|
讲座类型 | 社会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体辅导员,马院教师,经贸学院教师 | 时间 | 2025-03-07 14:00 |
---|
地点 | 学术报告厅 |
---|
讲 座 人 简 介 | 傅国华,管理学博士、教授, 海南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原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教育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或曾任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首席科学家,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研究员。 |
---|
讲座 主要内容 |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与社会形态,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演进的重要引擎,亟需在数业时代重新定位自身使命。傅国华教授基于其原创的“数业”概念与“三数理论”框架,结合教育变革趋势,可围绕以下核心内容展开讲座: 一、数业时代:大学教育的宏观挑战与机遇 1.数业社会的必然性 人类正从农业、工业社会向“数业社会”演进,数业是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依托数字平台实现跨时空交易的新经济形态。大学需主动适应这一趋势,重构教育体系以培养具备数据思维、算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数业人才”。 2.教育目标的重构 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已无法满足数业需求。大学应转向“精神成长导向”,培养具备责任感、创造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二、第三次教育变革:从“大学”到“大习”的演进 1.教育模式的颠覆性创新 数字化技术正推动第三次教育大变革,教育须突破时空限制,迈向“大习”(大规模、跨领域、终身化学习)。具体路径包括: 1.1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场景的数据分析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1.2跨学科融合:借鉴“分类分层次管理”理论,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数据科学与管理学、人文社科的交叉课程; 1.3智能化工具应用:利用AI辅助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提升学习效率。 2.大学功能的拓展 大学需从“知识殿堂”转型为“数业创新枢纽”, 2.1产学研协同:借鉴海南自贸港数业平台经验,搭建校企数据共享平台; 2.2社会服务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参与社会治理(如莆田“全市一张图”建设中的高校智库角色)。 三、路径与对策:数业时代大学的突围策略1.师资与课程的数字化改造 “教育创新,师资先行”。建议推行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计划,并引入“数业化课程设计”,例如将大数据分析嵌入传统学科教学。 2.应对数字鸿沟与伦理风险数业时代需警惕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及教育公平问题。大学应主导制定数据伦理规范,并通过公益数字教育项目缩小区域资源差距。 3.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借鉴全球数业前沿,同时立足本土需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