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史前古南岛语族玉玦来源探索——中国玉玦起源与东南亚玉文化的传播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4-12-20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史前古南岛语族玉玦来源探索——中国玉玦起源与东南亚玉文化的传播
主办单位人文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邓聪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邓晓华
讲座类型社会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4-12-21 10:50
地点北区学术报告厅




邓聪,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专攻东亚史前考古学,重点研究方向为史前玉石科学技术史。部分著作或合著有:《东亚玉器》(1998)、《玉器起源探索》(2003)、《澳门黑沙玉石作坊》(2013)、《良渚玉工》(2015)、《金沙玉工1》(2017)、《牙璋与国家起源》(2018)、“Origins of Barkcloth:A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beaters in South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2017)、“Doble-Shouldered Barkcloth Beaters and Prehistoric Seafaring in South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2018)、《哈民玉器研究》(2018)、《邓聪考古论文选集》(2021)、《金沙玉工2》(2024)等。
讲座
主要内容
按现今考古所见,从史前至历史时期蒙古人种玉器文化中,玦饰是最广泛分布的一种装饰品,表现出蒙古人种对人体耳部特殊的癖好,有别于非洲原始民族的唇癖好等。翻开亚洲的地图,东亚大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南,经中国东北三省、朝鲜半岛、华北和华南以至印支半岛以南,西至印度半岛的东面;岛屿上由日本北海道至九州、台湾和菲律宾,南部最远可达爪哇及新几内亚,即由东亚北纬60度至赤道以南的爪哇群岛,都出土有玦饰。玦饰起源是单元或多元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说明。然而,据现今考古的发现所知,玦饰很可能是起源于东亚的北部,其后在大陆由北而南徐徐扩散,又由大陆西而东向沿海的岛屿流传。2019年黑龙江支流乌苏理江发现9000年前东亚最古老玉玦。而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出土约距今7600年前软玉制的玦耳饰。辽宁阜新查海兴隆洼文化的玦饰,年代距今约7,600年前,以上都是东亚地区所知最早的玉玦。在兴隆洼文化稍后的阶段,日本北海道共荣B遗址出土两件玦饰,属于石叶镞文化阶段。 同样在西伯利亚沿海州的Chertovy Vorota洞穴遗址及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的小南山遗址,都含有玦饰。这意味着可能在7,000年前或更早的阶段,东北亚洲大陆至日本北海道的范围,已存在着相当发达的块文化。另一方面,东亚大陆南部的长江流域一带,玦饰出现的年代亦相当古远。浙江河姆渡遗址第四层出土的玦饰,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约7,000年前左右。其后长江流域的大溪、北阴阳营、崧泽、马家浜等文化遗址,出土数量很多的玦饰。华南珠江水系一带,目今已知最早的玦饰出土于广东石峡、香港涌浪和珠海宝镜湾等遗址,年代在距今4,000-4,500年前。珠江水系的玦饰,估计来源于长江流域。在印支半岛方面,越南北部地区如Ha Giang、Mai Pha、Ha Long均出土玉石饰物。越北玦饰很可能起源在距今4,000年前。在冯原文化的阶段,海防省的长睛是玦饰的作坊遗址。 大约到了相当于中国的战国至西汉阶段,印支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以至泰国等地,玦饰已相当流行。各种特殊型态的玦饰如四角突起玦(Lingling-O)、动物双头玦、蛭形玦等,显示出印支半岛在此期间享有共同的玦饰文化。最近泰国Ratchaburi省Pho Hak遗址发现一批精美的环状玉玦。这些玉玦玦口的对边向内弯曲,与云南石寨山出土玉玦饰的风格相当接近。在东南亚的岛屿上,菲律宾列岛的有角玦饰较流行,如出土的Lingling-O型和动物双头型等玦饰,明显是受印支半岛玦文化的强烈影响。日本学者鹿野忠雄很早就指出在台湾东南的岛屿兰屿,发现动物双头玦饰与四角突起的玦饰。笔者推测台湾的卑南文化流行的四角突起玦,很可能是来源于菲律宾。至少迄今福建沿海一带,未见有四角突起的玦饰。以上东亚地区从新石器到金属时代,已形成一种泛东亚大陆与岛屿的玦饰文化。目前我们所知东南亚大陆及岛屿间最古老玉器,年代大致不超过约距今4000年前。在此后,东南亚大陆及岛屿上,古南岛族文化中开始广泛流行玉耳环的装饰,考古证实其渊源无疑是来自南中国以北的新石器时代万年的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