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南岛-壮侗祖先人群的迁徙扩散历史及其对中华民族形成的遗传贡献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4-12-19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南岛-壮侗祖先人群的迁徙扩散历史及其对中华民族形成的遗传贡献
主办单位人文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王传超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邓晓华
讲座类型社会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4-12-21 11:30
地点北区学术报告厅




王传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包括Nature、Science、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Bulletin、Current Biology等在内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和SSCI论文百余篇,精细解析了东亚人群遗传结构,系统性地重构了东亚人群形成史,为汉藏同源、南岛与壮侗同源提供古基因组学证据,反驳了现代语言起源非洲说以及泛欧亚语的农业传播假说,发展了印欧语的起源和扩散假说,推动了人类基因组学大数据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获滚动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担任十余份SCI或SSCI期刊的副编、编委或青年编委等,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霍英东青年科学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奖励。
讲座
主要内容
前期遗传学研究表明南岛和壮侗人群有着共同的祖先,但该祖先人群的地理分布范围和迁徙扩散历程却少有研究。近年来的古基因组学研究显示,南岛-壮侗祖先人群最可能与福建新石器时代奇和洞、昙石山以及台湾亮岛古人属于同一遗传谱系。该祖先人群在距今4000-4500年前后持续迁入中原地区,与黄河流域古代农业人群混合,并且影响了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刘林和三里河遗址的古人就已带有南方古人的混合,这一人群迁徙和混合模式恰与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北传相契合,也可能与南方古人沿东部海岸线北上迁徙有关。距今约9000年前的广西独山古人也已带有南岛-壮侗祖先人群的遗传混合,但新石器时代四川高山古城遗址与青铜时代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古人并没有发现与南岛和壮侗相关的基因流,表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及青铜时代粟稻混合的生业模式很可能是粟黍人群南迁过程中学习了稻作技术,但并没有发生人群融合。南岛-壮侗祖先人群对中国现今各族群的形成有着广泛的遗传贡献,与黄河流域粟黍农业人群一起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