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义”与“法”:林译小说序跋之现代性解读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4-12-15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 | “义”与“法”:林译小说序跋之现代性解读 |
---|
主办单位 | 人文学院 |
---|
联合主办单位 | 福建省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 |
---|
讲座人 | 程华平 | 讲座人 职称 | 正高 | 主持人 | 邓晓华 |
---|
讲座类型 | 社会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时间 | 2024-12-16 16:30 |
---|
地点 | 福建理工大学北区学术报告厅 |
---|
讲 座 人 简 介 | 程华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戏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代戏曲史与戏曲理论、近代文学等方面,著有《中国戏曲史话》《中国小说戏曲理论的近代转型》《近代上海散文系年初编》等重要的学术著作。 |
---|
讲座 主要内容 | 众所周知,林纾是反对别人称他为桐城派古文家的。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其古文创作思想,还是其创作实践,抑或是其晚年与桐城派古文家的相互借重,引为知己,林纾都与桐城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桐城派古文的核心纲领是“义法”,林纾古文写作同样将“义法”作为关键,即使是为大量的翻译小说写作序跋的时候,他也同样坚持古文“义法”标准,这些小说序跋因而也是其古文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属于文章内容的“义”,还是属于行文结构的“法”,林纾的小说序跋都表现出了对桐城派的明显超越,显示出强烈现代性色彩。长期以来,学界对林纾与桐城派之间关系的讨论争议不休,却对其于桐城派的超越关注不足;讨论林纾古文理论思想的较多,却未将其大量的小说序跋纳入到考察视野,这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林纾的文学思想以及对中国文学观念现代化所作的贡献,都有所偏颇。本问主要以林译小说的序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义”之意蕴内涵与“法”之构成特点。论文认为,无论是属于文章内容的“义”,还是属于行文结构的“法”,林纾的小说序跋都表现出了对桐城派的明显超越,显示出强烈现代性色彩。对林译小说序跋研究,既可以对林纾的古文思想作进一步的分析与阐释,弥补此前研究的不足,同时,从中也可以考察古代文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情况。 一、“义”的拓展与突破 二、“法”的借鉴与完善 三、“义法”理论的超越与转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