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个日日夜夜,奋斗的青春犹如白驹过隙,军旅无法重来,蓦然间,又到了抉择的时候。当笔者问到上等兵李文斌是否愿意留队时,他说道:“我其实不想走,很想留在这里和战友们继续并肩战斗。”

2016年,李文斌从福建工程学院毕业就毅然投身到火热的警营,9月的那天,他穿上那一身挺拔的军装,提上沉甸甸的行囊,带着自己的梦想走进了武警昆明支队的大门,迈开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步。
今年24岁的李文斌有着同批兵没有的稳重,1米82的壮硕身材,性格热情豪爽,他并没有因为自己起点高,年龄大而骄傲自满,反而平易近人,极好相处,他从入伍时就秉承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各项训练成绩均优,下连队时更是被分配到了特战中队随队训练,和特战队员训练相同的科目。

图为李文斌进入特战中队
李文斌一直认为“魔鬼周”极限训练能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新兵那年三月,支队组织开展“魔鬼周”极限训练,除了参与的正式队员外,党支部考虑给预备特战队(随队训练的李文斌等)三个名额。但前提是身体素质必须过硬,中队计划展开比武,取个人全能前三名与特战队员们一起参加此次“魔鬼周”。这消息犹如一个重磅炸弹,在几个战士之间炸开了锅,他们谁都想证明自己能行,也都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儿。

图为李文斌翻越400障碍矮墙
李文斌很想证明自己,不断强化训练,全力备战此次比武。白天在大家训练之余,他利用休息时间加强力量方面的训练,并结合自己的短板补缺补漏,晚上两件防弹衣加上钢盔来一趟五公里,回来接着进行基础性体能训练,战友们倒头大睡的时候,他也还在挑灯夜战。就这样,没过几天,由于高压力的训练,李文斌的左脚大拇指疲劳性骨折,跑步时疼痛难忍,脚趾好像针扎一样。因为脚趾的伤痛,他错过了这次“魔鬼周”,总队规定全年参加4次“魔鬼周”并且全部科目达到合格以上的,可以获得勇士勋章,尽管后来的三个季度“魔鬼周”李文斌都参与其中,并且训练全优,但也遗憾与勇士勋章擦肩而过。

图为“魔鬼周”李文斌进行捕歼战斗

图为 “魔鬼周”李文斌进行抗寒训练

图为“魔鬼周”李文斌推车前进

图为“魔鬼周”李文斌两公里武装越野射击
李文斌是抱着大学生士兵提干的愿望参军入伍的,但他所在学校为专科院校,提干条件中有一项就是必须要有副班长任职命令,由于支队特战中队今年年初刚刚组建,中队只有小队长命令,这个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顶透,在宣布提干人选时,李文斌“名落孙山”。已经达到了年龄上限的他,这次没能提上干,也就再也没机会提干了。上周周日,家里人打电话告诉李文斌:“家里已经帮忙找好了工作,既然提不了干,那就抓紧时间回来。”到底是走是留,成了李文斌心头的一个难题,今年的他已经参加了三个季度的“魔鬼周”极限训练,如果现在离开,又将错过勇士勋章。
李文斌回想这两年的军旅,唱的是军歌,撕心裂肺的吼!睡得是床板,一年四季盖同一床被子!在这里他懂得了什么是凛然正气、什么是铮铮铁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精神渗入他的骨髓;人生之路从来就不是平平坦坦,在挫折面前的勇气,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大小,遇挫不惧,愈挫愈勇,是军营教他的一种韧性;两年的特战青春,他在练兵场挥洒汗水,锤炼敢打敢拼的血性虎气。

图为李文斌参加火把节执勤
“我不知道,我爱这里的什么,留恋这里的什么,开始我好像什么都不懂,到最后好像什么都知道了,我就要真的回家了,才发现格外的不舍得。”李文斌这样说着,眼眶里的水珠在打转。

各种不舍的留恋,最后只能用了一句“保重”代替。战友、兄弟,请记得一起绿色警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