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搜狐网、台海网2015.12.25:大学生回乡传承老手艺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15-12-28 访问次数: 93

36

 

社区·故事

 

2015.12.25 星期五

大学生回乡传承老手艺

    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工作上手了他却辞职回到老家,用本该敲打键盘的手做起了闽南传统小吃——蒜蓉枝。很多人不理解,他却说只要经营得好,老手艺也有大发展。

    他是林明辉,翔安新圩桂林村人,今年27岁。明辉的父辈靠着做蒜蓉枝的手艺养活了一家老小,他们家的红发牌蒜蓉枝远近皆知。明辉小时候也常帮忙做。

    2010年,他从福建工程学院毕业,进入岛内一家传媒公司做项目对接,工作如鱼得水。村里做蒜蓉枝的人也越来越少,年轻人几乎不愿意做。一次周末,他回老家发现这门老手艺可能失传。2012年,明辉辞去工作,回到新圩做起蒜蓉枝。开始时,很多人不理解,明辉不解释,他希望用行动改变大家的看法。

    从小就看长辈制作,明辉深知传统做法每个步骤都要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劲,而且每一批品质都参差不齐。只有参与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去想解决办法。明辉参与每一批蒜蓉枝的制作,详细了解问题所在,在分块、油炸、炒糖、拌料等环节进行改进。

    在油炸环节,明辉设计了油炸锅,取代人工操作,油锅恒温设定,起锅时用机器整批吊起,不仅省时省力、安全卫生,同时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人工翻炒糖浆裹得不均匀,明辉灵机一动,想起别人调味时使用的八角桶,他就动手改造出了一台翻炒机。只要把晾好的蒜蓉枝和煮好的糖浆一起放进机器,就能够实现均匀翻炒。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明辉做的远不只这些。除了传统的蒜蓉口味,他还开发出一些新口味。

    经过三年的努力,原本的家庭小作坊转型成正规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也从厦门铺开,覆盖到厦漳泉以及省外部分城市数百个代销点。不过在明辉看来,比起盲目扩张,更重要的是守住这几十年来父辈打下的良好口碑。

    导报记者赖彩霞/刘小东/通讯员蔡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