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创新科研与界面研究:以认知诗学和叙事教学法为例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14-05-06 访问次数: 364

 

讲座题目

创新科研与界面研究:以认知诗学和叙事教学法为例

讲 座 人

熊沐清

讲座人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

主持人

张旭

讲座类型

□自然科学

讲座对象

全校师生

举办时间

571430

a社会科学

举办地点

南区演播厅

博士,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外国语文》、《英语研究》主编,中国认知诗学学会会长,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西部外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篇分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叙事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吉首大学特聘教授,湖北襄樊学院特聘“隆中学者”,近年来曾先后应邀在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讲学,主要研究叙事学、话语分析、认知诗学、中西戏剧、外语教学法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结题鉴定评审专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专著和教材多部。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美文学界认知诗学研究”。

   

主要内容

学科互涉(interdisciplinary)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明确特征。其方法论上的主要标志之一即是界面研究的兴起。界面研究大致指三种研究类型:其一是学科之间整体性的互涉,如Language, Ideology and Point of View (1993);其二是借鉴性的或是派生性的学科互涉,产生出新的边缘学科如Feminist Stylistics1995);其三则是学科分支之间的互涉,如Exploring the Lexis–Grammar Interface2009

认知诗学建立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等学科的界面上,是一种典型的、由界面研究衍生出的边缘学科。而叙事教学法(narrative approach)则是建立在认知科学、叙事理论和语言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整合性教学模式,同样具有典型的界面属性。通过实例考察,我们可以清晰、真切地看出界面研究的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