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勋教授被评选为福建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发布者:
更新日期:
2007-06-06
访问次数:
435
| 日前,经福建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委员会评选,我校教授张建勋博士被评选为福建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本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共入选30名,其中本科教学名师19名,高职高专教学名师11名。(宣传部、人事处) 附: 张建勋教授先进事迹 张建勋教授自1982年以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所从事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具有奉献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处事公正,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作为资深教师,带头长期坚持在一线教学并指导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成效突出,受到师生拥戴,1996年至今,连续当选为福州市仓山区人民代表。 张建勋教授2006年被评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多年来,在岩土工程学科方面的教研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教研成果奖共3项,参加国家精品课程1项,撰写论文30多篇,编著书3部。 作为学科带头人,坚持实事求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本学科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改革设想并主持实施,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办出了本专业特色。主持多项高教研究课题并组织实施,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其中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主要建设者)。在本专业本科学位迎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本专业近年来在校内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总分第一名。张建勋教授充分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传、帮、带,本专业已建设成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团结协作,事业心强,在教研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各方面工作表现突出,2006年被评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张建勋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担任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土力学和砌体结构等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严格,作风严谨。在教学过程中能针对课程特点,认真备课,授课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讲授和案例教学,力求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很好。在课堂中较早采用自编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并针对课件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不仅加大信息量而且多媒体的多维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学生的好评,每年的学生评价均为优秀。在教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严谨作风与工程意识,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更新知识,积极修订、补充、更新教材,使其更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近几年来还承担指导本学科青年教师任务,并以无私的精神,严格要求、精心培养、指导新教师,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科研方面能够结合工程实践积极开展岩土工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成绩显著。发表了论文共30多篇。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桩、土工织物复合地基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和省教育厅立项的“单柱单桩基础受力性状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等在研项目,参加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资金课题“被动荷载影响下的桩基性状研究及其CAE&CAD软件”和“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混合控制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以及“大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施工阶段风险的研究与评价”等项目的研究。现担任省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在实现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方面作出显著成绩。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在业务方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取,1992-1993年作为中科院孙钧院士的访问学者,从事国家重点项目江阴长江大桥北锚碇区“砂性土流变试验研究”的课题研究,为大桥建设提供了重要参数。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1998-2001年,边工作边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桩基沉降的非线性性态研究”,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作为同济大学工程硕士的校外导师,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 获奖项目 1997年获得福建省省级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第一获奖者) 2001年获得福建省省级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第一获奖者) 2001获得吉林省省级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第一获奖者) 2005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奖励(第四获奖者) 2006年被评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教研科研项目 2003.12~2007.12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教育部规划课题“新升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改革和评估研究”; 2004.5~2007.12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桩土工织物复合地基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 2004.5~2007.12参与省青年基金“被动荷载影响下的桩基性状研究及其CAE&CAD软件”; 2006.10-2007.12“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混合控制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2004.5~2007.12参与“大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施工阶段风险的研究与评价”; 2006.8~2009.8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03.10~2004.12主持学校基金课题“学院2003-201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03.10~2004.12主持学校基金课题学院2003-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2003.10~2004.12主持学校基金课题学院2003-2010年产业发展规划。 | | | | |
|